“半个梨”高空抛物事件,一次生动的普法宣传丨时评-观热点
文/赵志疆
历时50天,发生在江西南昌东湖区的“半个梨”高空抛物事件,近日终于水落石出:邱女士的女儿将吃剩的半个梨放在桌上,转身做家务去了,邱女士6岁的外甥将梨从楼上扔下,正巧砸中了行人张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此次事件发生在今年5月9日,张某正常行走过程中,被从天而降的半个梨砸中头部,致轻微伤。当地派出所民警调查后判断,梨可能是旁边高楼内的人员所扔。但是,该大楼有15层,人员多且结构复杂,现场既没有目击者,也没有监控拍到高空抛物的过程。至此,警方调查陷入僵局。
按照以往的司法惯例,在无法确定高空抛物责任人的时候,除非能够证明自己不是高空抛物的那个人,否则的话,大楼上的每一个人都要被迫承担赔偿责任。
法律作此规定,初衷是为了救济受损的权益,在找不到侵权责任人的情况下,尽最大可能弥补受害人的损失。问题是,面对法律的善意,很多人似乎并不“领情”。一方面,这样的法律规定在弥补受害人权益的同时,不可避免会损害无辜“连坐”者的权益;另一方面,“一人抛物、全楼买单”的情况,实际上降低了侵权责任人的赔偿责任,甚至意味着一种“保护”。更为重要的是,因为很多人都对“连坐”赔偿持反对态度,即使法院作出了裁决,也往往很难执行到位。
那么,有没有比“连坐”补偿更可靠的救济方式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找到肇事者并依法追责。这也正是“半个梨”高空抛物事件最大的亮点——民警通过多次提取检验,在梨子的咬痕上提取到一女性DNA样本,并因此揭开了真相。
当地警方认真负责的态度值得点赞,这也正是现在的法律所倡导和要求的。民法典不仅明确规定“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而且要求“公安等机关应当依法及时调查,查清责任人”。
毋庸讳言,“高空抛物”伤人案件的侦破难度普遍较大,而一旦法院介入,往往就意味着案件侦办到此为止。如此一来,更加难以找出真正的肇事者。强调公安机关“及时调查,查清责任人”,意味着警方必须尽最大可能找到真正的肇事者,并追究其相应的侵权责任。如此,既可以救济受害者受损的权益,同时也能够避免累及无辜。
据报道,真相查明后,邱女士代“熊孩子”向伤者张某道歉,并赔偿相关损失,承诺一定严加管教,不再高空抛物,张某则表示了谅解,民警也对邱女士一家进行了普法教育。尽管此次事件得到了圆满解决,但依然不失为一个严厉的警告——“高空抛物”涉及的不仅仅是民法领域,在某些时候,更有可能涉嫌构成刑事犯罪。从小事做起,从娃娃抓起,养成文明的习惯,才能远离危险,维护大家“头顶上的安全”。(作者是资深媒体评论员)(羊城晚报时评投稿邮箱:wbsp@ycwb.com)
(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责编 | 张齐 王隽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