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燕归巢”活动让大学生进一步知家乡爱家乡建家乡
浏阳“燕归巢”活动让大学生进一步知家乡爱家乡建家乡
4年吸引360名毕业生就业创业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第五届“燕归巢 返家乡”的大学生走进浏阳的园区企业,实地感受浏阳蓬勃发展的产业生态。 资料图片
长沙晚报7月31日讯(全媒体记者 颜开云 实习生 王欣)“我们浏阳的烟花也太好看了吧!”7月29日晚上,在浏阳天空剧院一票难求的周末焰火上,有一个青春洋溢的白色小方阵格外引人注目——来自国内外高校的200名大学生,沉浸式体验着浏阳对青年人才的特别礼遇。其实,这也是求才若渴、打造青年发展型县域的浏阳与优秀大学生的一场“双向奔赴”。数据显示,过去4年,参与“燕归巢”活动的学子,毕业后有360人回浏阳就业创业,约占毕业总人数的80%。
“燕归巢”连办五届,让大学生更爱浏阳
“浏阳从2019年正式启动 ‘燕归巢 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截至今年第五届,共有来自国内外231所高校的900名大学生参与。”共青团浏阳市委书记张宇琪表示,“燕归巢”已成为一个品牌活动,为浏阳高质量发展贡献着青春力量,连续两年得到了团中央的通报表扬。
为探索大学生实践教育的新思路、新模式,今年共青团浏阳市委创新制订青年大学生成长计划,成立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临时团委,下设8个支部。在其指导下,由临时团委组织200多名大学生通过“1+4+N”的模式开展社会实践,实现成长蜕变。
“‘1’是按照岗位要求完成所在实践单位分配的工作, ‘4’是开展高校学子浏阳行、志愿服务活动、我为浏阳代言、总结交流大会4次主题活动,‘N’即由大学生临时团委、临时团支部自主策划和组织开展青年夜校、体育赛事、联谊晚会等N个自选活动。”相关负责人说,这样能让大学生进一步知家乡、爱家乡、建家乡,并有助于锻炼大学生们的自我管理、组织协调和团队协作能力。
7月20日,第五届“燕归巢 返家乡”的大学生开展了“高校学子浏阳行”活动,大家走进浏阳园区的盐津铺子、博大科工、惠科光电、聪厨食品等企业,参观了道观冲非遗生态村、王首道故居、庆泰花炮国际博览中心,实地感受浏阳蓬勃发展的产业生态、丰富厚重的文化底蕴。
“没想到家乡产业实力这么雄厚”“浏阳乡村变化真的很大”……虽然大部分学生是浏阳人,但如此深入了解家乡的机会并不多,广大青年才俊在体验交流中更好地认识了浏阳、爱上了浏阳。
对青年更友好,让青年更有为
浏阳对青年人才的“高看一眼、厚爱一层”由来已久。
几年前,在机关事业单位招聘时,浏阳就开长沙风气之先,为从外地来浏参加笔试的考生报销食宿、交通等费用,引来“羡慕声”一片。
2021年,浏阳推出青年人才驿站项目,除提供干净整洁的酒店房间,还专门配备了Wi-Fi、公共书吧、健身房、洗衣房等设施,令入住者大呼“贴心、惊喜、温馨”。
“年轻人初来乍到,往往面临 ‘住宿难、求职难、融入难’等问题,我们希望努力营造‘来了就是浏阳人’的温暖感和归属感。”今年的“燕归巢”活动首次招募了48名非浏阳籍大学生,他们可享受免费入住人才公寓等一系列服务和保障。
去年以来,浏阳以长沙入选全国首批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为契机,聚焦浏阳主城区和金阳新城,把提供发展服务与鼓励成才建功紧密结合,努力打造青年友好、青年有为之城。
“我为什么回到浏阳?因为乡情难忘,因为希望用设计赋能家乡发展……”作为返乡创业者,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的汤慧琴,在2021年5月回到浏阳创业。过去两年,汤慧琴创办的木兰司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不仅参与了金阳大道的城市地标设计,也为翠园公园、永安乡村复兴少年宫等项目的空间设计献计献策,在浏阳城市宣传和形象传播方面发挥了自己的长处。“政府的政策非常好,对创业的支持力度很大。”返乡后,汤慧琴感受到了强烈的归属感与创业活力。
“网红”浏阳也赢得了外地青年才俊的青睐。数据显示,2021年、2022年浏阳新增人口分别为3065人、2329人,其中绝大部分是外地青年,在大城市虹吸效应愈加明显的大背景下殊为不易。
今年,来自山东的杜莹弟结束了在西藏的5年工作,果断报考了浏阳市基层单位。这个决定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这里离烟火更近,房价也很友好。”杜莹弟说。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浏阳的发展需要更多的青年力量。据了解,目前浏阳青年人数达39.8万,占全市人口的27.8%,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青年人才超过15万。
(一审:谢振华 二审:余画 三审: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