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视野】预防肌少症,保住行动力
参考消息网7月1日报道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6月20日报道,一般年长者对肌肉力量健康存有误解,认为肌力变差是衰老的自然过程,只要饮食均衡就可以不必运动。尽管衰老相关的生物变化是导致肌肉减少症的主要因素,但是慢性疾病、腹部肥胖、饮食不规律、蛋白质摄取不足以及缺乏运动,都会增加患肌少症的风险。
肌力变差是自然衰老的过程?只要每天步行就能保持肌肉健康?保持均衡饮食可以代替运动?陈笃生医院老年医科高级顾问医生林伟雄副教授指出,这些涉及肌力健康的看法都是年长者常有的误解。一旦这些错误观念影响年长者的日常生活方式,可能会增加他们患上肌少症的风险。
(相关资料图)
正确认识肌少症
林伟雄医生说:“肌少症是形容肌肉质量、肌力与其功能随着年龄逐渐减少的状况。它除了会导致年长者行动能力变差,也对他们的生活品质和自理能力有重大影响。”
他透露,肌少症患病率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而男性略高于女性。多数人的肌肉质量和力量会在25至30岁之间的成年期达到顶峰,30至45岁阶段维持平稳,之后便开始逐渐下降。在这期间,肌力也会随着肌肉质量而下降,下降的速度可能更快。年长者在70岁后,还会经历肌力进一步加速下降的情况。
随着新加坡人口快速老化,肌少症也变得愈加普遍。根据最新统计的研究数据,社区里60岁以上的健康年长者当中,约27%至32.2%患有肌少症,当中以男患者居多。
为何会患上肌少症
林医生指出,衰老相关的生物变化是导致肌少症的主要因素。这些变化会导致肌肉纤维大小和数量总体下降,纤维和脂肪组织也明显浸润到肌肉当中。肌肉内脂肪浸润是指脂肪细胞在肌肉中的过度积累,并导致肌肉力量下降的情况。
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心力衰竭、中风或膝盖关节炎等群体,若没有妥善控制疾病,便有可能加重肌少症。除了慢性疾病,增加肌少症风险的其他因素包括饮食不规律、蛋白质摄取不足、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和缺乏运动。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风险因素是腹部肥胖。林医生解释:“腹部肥胖会导致肌少性肥胖,即所谓的‘肥胖体弱’。肌肉减少性肥胖与肌间脂肪组织有关,导致身体状况比患有单一肌少症或肥胖症的年长者更差。”
警惕肌少症征兆
肌少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随着老化逐渐形成。人们可警惕的肌少症征兆包括:身体虚弱,体力及活动力下降。林医生说:“患有肌少症的人可能会发现自己行走速度异常缓慢,上台阶时因腿部无力而变得困难,或在提同样重量的物品时,会觉得比之前重或更容易感到疲惫。”
他提醒,肌少症导致的肌肉和体力功能衰退会影响健康,也可能造成生活上的不便,生活品质下降。这包括行动不便、失去自理能力以及更容易跌倒,进而增加骨折的风险。除此之外,肌少症也可能导致其他疾病,提高住院概率及引发认知功能衰退等。
(小标题)五道问题自测风险
陈笃生医院老年医科顾问医生谢佳倩呼吁人们提早接受肌少症的相关诊断,以采取适当的预防或干预措施。谢医生指出,年长者可通过以下五个问题进行自我测试,有助医疗人员提早发现高风险群体,做进一步的评估:
1. 提起约4.5公斤重的物品(如一包5公斤的米)时,有困难吗?
2. 从房间的一端走到另一端,会困难吗?
3. 从床上坐起或从椅子上站立时,需要帮助吗?
4. 爬上十级台阶时,会困难吗?
5. 在过去一年内有跌倒吗?
若以上大部分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医生可能会进一步安排医疗测试。